非凡资讯

景观设计培训资讯>上海景观方案设计培训学校带你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的景观生态学视角

上海景观方案设计培训学校带你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的景观生态学视角
发布日期:2019/8/8 14:44:12    上海景观方案设计培训学校 1547 分享
景观方案设计培训老师了解,在我国风景名胜地很早就见诸于史料记载,保留下来的也有相当数量,如闻名于世的西湖,泰山等风景名胜地。但现代型的风景名胜区则要到20世纪方才出现,70年代末是其发展兴盛的开始,俱今不过30多年。这30多年正值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事业从无到有逐年迅猛发展。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的主要对象,在实现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违背风景名胜区建设规律的问题。其中,旅游服务基地的“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问题日益严重。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目前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可能需要纳入新的理论研究方法来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本文试图结合喀纳斯风景名胜区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规划实践,阐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及原则在风景名胜区综合旅游服务基地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方案设计培训老师了解,国家级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草原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旅游胜地。风景独特的喀纳斯是我国珍贵的西伯利亚泰伽林分布区,拥有雄伟壮丽的高山冰川、气象万千的原始森林、绚丽多姿的平原草场、神秘奇特的高山湖泊、纵横交错的河流山川,凭借这些壮观奇特的自然地貌与奇异的生物组合,构成了雄居新疆五大自然景观之首的喀纳斯原始自然风光。此外喀纳斯地区少数民族的人文历史,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哈萨克族、蒙古族风情浓郁,尤其以游牧、狩猎为生的蒙古族图瓦人400年来形成的民俗习风,古朴原始,颇具研究价值。
 
贾登峪为一小型山间洼地,是距喀纳斯湖核心景区最近,具备一定容量和相宜建设条件的重要特色旅游接待基地之一。贾登峪山洼及缓坡区域范围约3—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东经87°08′10″,北纬48°29′25″,距布尔津县城168km,距禾术乡40km,距喀纳斯湖28km,从整个景区总体布局看,贾登峪位于布尔津——喀纳斯湖旅游交通主轴的必经和枢纽之地,是喀纳斯湖核心游览区最为直接的旅游服务与接待的依托基地。
 
景观方案设计培训老师了解,贾登峪洼地内汇聚了一条从周边山势发育的小溪流、泉眼四季水流不断,于洼地内形成沼泽水面,周边缓坡地带全部是天然的草场并有大面积野花生长。谷地东侧、南侧山坡生长有大面积林地,西北方向山坡均为草地。作为拟建综合旅游服务基地,贾登峪不仅应满足相关旅游服务方面的功能指标,更重要的是,与喀纳斯风景名胜区的整体氛围相融合,起到突出亮点而又从属于整体的作用。
 
1、景观、景观生态学与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空间构型
 
景观:景观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在英语、德语、俄语中拼写相似,其原意都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既反映了“风景、景色、景致”之意,又用“观”字表达了观察者的感受,这与近代西方流行的一种将景观视为被生物体所感知的环境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2]
 
富尔曼按照景观塑造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强度,划分了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其中,自然景观可分为原始景观和轻度人为活动干扰的自然景观两类;经营景观可分为人工自然景观和人工经营景观;人工景观或称人类文明景观,是一种自然界原先不存在的景观,完全是人类活动所创造。人工景观的特点如下:大量的人工建筑物成为景观的基质而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地面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主要的生态组合,大强度的能流、物流通过景观,不再构成封闭景观系统;整个复合系统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相应增大,人类所创造的特殊的信息流渗透到一切过程,许多原有的自然规律正在经受新的检验;人类活动对于景观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3]
 
由上文可知,自然景观是风景名胜区核心价值的体现,而综合旅游服务基地规划建设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于如何使增加的人工景观能够在生态上尽量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干扰,在景观上不损害原始自然风貌并尽可能与之形成相互协调的整体。其中,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人工景观特点为:建筑物的分布改变了原有地面形态和自然景观(基质);大强度人流、交通流通过景观空间,造成景观系统的相对开放;人的活动及所创造的信息流渗透到环境中,影响着景观并赋予其文化特质和视觉多样化;在这里景观的多样性体现为景观的文化性。人类对景观的感知、认识和判别直接作用于景观,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着人工景观和管理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外貌可反映出不同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价值观。
 
景观方案设计培训老师了解,近几十年来,人类聚居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这种大环境使景观生态学得以迅速发展。以麦克哈格为首的城市规划师和景观建筑师非常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并且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实践中开始了不懈的探索,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奠定了景观生态学的基础。[4]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景观的空间结构包括类型与格局,而景观的形态则是指人类感知的视觉景观,二者共同组成了景观的基本特征—空间构型。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包括三种类型:缀块、廊道和基底。
 
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形地表区域。由于成因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及外部特征各异,可以是有生命的,如动植物群落,也可以是无生命的,如裸岩、土壤或建筑物等。它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工的。综合旅游服务基地中的斑块主要由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广场硬质地面及水面、规则和不规则绿地等组成。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它既可以呈隔离的条状,如公路、河道,也可以是与周围基质呈过渡性连续分布,如某些更新过程中的带状采伐迹地。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又被廊道联系在一起。因此,它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影响也具有双重性。如河流,它是许多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迁徙通道,但又往往阻碍了一些陆生动物和人类的迁徙。综合旅游服务基地中的廊道主要由连通的水系、植被与道路系统构成。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连片分布的森林等。综合旅游服务基地中的基质主要为自然的原野及森林等。
 
景观中任何一点都是属于斑块、廊道与基质的,他们构成了景观的基本空间单元。斑块-廊道-基质的组合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景观空间格局构型,是景观功能、过程与格局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
 
景观方案设计培训老师了解,综合旅游服务基地应该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原理,对景观空间进行优化重构,形成较合理的斑块、廊道、基质相结合的生态景观空间构型。
 
2、景观生态规划与综合旅游服务基地规划设计
 
在某种意义上,风景名胜区规划就是对其景观组分进行调控和优化组合,因而从景观尺度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不仅可为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提供新思维新方法,还可为规划的改进和完善提供重要的依据。[5]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对策及建议。[6]它注重景观的资源和环境特性,强调人是景观的一部分及人类干扰对景观的作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包括:(一)自然优先原则;(二)持续性原则;(三)针对性原则;(四)多样性原则;(五)综合性原则。因此,综合旅游服务基地规划设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决定了其过程应该始终遵循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原则。
 
2.1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空间结构和景观动态
 
景观方案设计培训老师了解,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由于服务接待等自身功能性的需求,规划建设的规模化人工景观必将对风景名胜区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形成新的景观形态结构,以满足未来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的流通转换。相对应的,构成综合旅游服务基地景观的主要要素广场、建筑物、道路和水体,各要素的结构、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最小距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破碎度、相邻度与分维数等指标影响着新构建的景观格局。
 
因此,综合旅游服务基地规划应遵循生态安全的景观格局组分:①“源地”,指作为物种扩散源的现有自然栖息地;②缓冲区(带),指围绕源地或生态廊道周围较易被目标物种利用的景观空间;③廊道,指源地之间可为目标物种迁移所利用的联系通道;④可能扩散路径,指目标物种由种源地向周围扩散的可能方向,这些路径共同构成目标物种利用景观的潜在生态网络;⑤战略点:指景观中对于物种的迁移或扩散过程具有关键作用的地段。
 
首先,划分出集中分布的“源地”及“缓冲区”,加以重点保护。贾登峪的空间形态类似于倒置的三棱台,依据原始地形的等高线分布,将东西两面山脉的山麓以上范围划入生态保育区,基本上不进行人工建设,以保护山上的自然植被不受破坏,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等对原始景观风貌的较大干扰;按照中心沼泽水面达到最高水位时水体面积及周边湿地面积划分出湿地区,将其作为整体统一考量,避免建设城市化、人工痕迹过重的水景设施,仅采用可再生材料进行散点的建设,以较小的自然代价满足游人的亲水需求。其次,原有水体,森林的面积与形状大体保持不变,以保持原有主要廊道的通畅性;新建设的廊道注重结合原有自然条件,避让上一步划分出来的“源地”及“缓冲区”形成新的沟通方式。再次,在前两步完成的基础上对人工景观的主要元素——建筑进行布局选址,布局选址的过程中再具体结合地质地貌及空间形态,依据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多样性的景观。最后,在人工景观的基质中嵌入绿地、植物等小型自然植被斑块,以部分弥补因人工景观的建设而对原有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的损失。
 
景观方案设计培训老师了解,综合旅游服务基地规划建设完成后,将在原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景观的多样性,而合理布局的人工景观斑块,新建廊道不仅能够满足游人接待等功能性需求,同时保持整个系统运行在良性的轨道上,通过日后的细化景观管理,促使基地整体上实现良好的景观动态平衡。
 
2.2、景观生态规划指导下的综合旅游服务基地规划设计实践
 
2.2.1人工景观斑块的多样性
 
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人工景观斑块主要为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规划设计中参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生态格局,因地制宜的进行建筑布局。在贾登峪入口区两条道路的交汇处设置综合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布局和广场设计与现状道路及地形有机结合,不同功能的建筑部分形成对内与对外的明确空间划分,利于吸引不同来向的游人。其中,主体建筑为结合艺术表演剧场的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和部分商业,辅助建筑主要提供餐饮,购物等功能。建筑的形体概念源于图瓦族民族服饰中特征明显的帽子,建筑顶部缓缓向两边坡降,既突出了通向贾登峪服务基地内部的道路,又顺应地形,与场地共生,避免了城镇化的巨大建筑体量。建筑材料的选用上重在体现喀纳斯景区少数民族建筑特色,主要采用当地石材与木材,突出粗犷,质朴的特点。周边环境设计结合建筑线性,简洁大气,在满足大量游人使用的前提下保持空间的整体性,位于广场下面的地下停车场可以充分满足入口区车辆停靠。
 
除了外形独特的综合游客服务中心以外,主要接待游人住宿的一、二、三、四期建设用地均为自成组团的单栋别墅群斑块。四个别墅群斑块均结合地势,利用次第延伸的山麓围合自成一体,呼应周边山势的坡屋顶,提炼自图瓦族民居的建筑要素,与富于地方风格的建筑材料共同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景观方案设计培训老师了解,此外满足酒店服务的太阳城堡,别具风情的牧人旅舍等建筑单体均进一步增加了斑块的多样性,源于同一地域风格的特征使得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
 
2.2.2富于匠心的综合旅游服务基地廊道设计
 
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车行道及步行道均在满足道路通行和人流疏散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切合实际的设计使之成为“景观”的廊道同时又是“观景”的廊道。蜿蜒曲折,随地形自然转折起伏的交通廊道不仅整体上线型优美,意境深远,与风景名胜区空灵、自然的气质相匹配;游人通行其中,步移景异,视线的转折引出处处对景,无形中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丰富了游人的体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湿地木栈道的设计,这一步行景观廊道采用当地可再生材料,尺度宜人,实现了对湿地斑块最小程度的干扰,同时满足了游人亲水的需求。
 
2.2.3绿地及植物群落设计
 
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大部分为原生的森林及原野,但是规模化的人工景观部分的改变了这一状况。因此,在规划设计中特别注意将小规模的自然斑块镶嵌到人工景观的基质中来。例如,建筑广场上的绿地,树阵,建筑群之间的孤植树,树群等等。这样不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生态系统的损失,也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使之相互渗透,相互衬托,从而使新增的人工景观更好的融入周边自然环境,也为身在建筑中的游人增加了视觉上的自然景观。
 
3、结语
 
景观方案设计培训老师了解,作为风景名胜区有机组成部分的综合旅游服务基地,其规划建设面临诸多复杂问题。而景观生态学作为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而改善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在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规划建设中发挥指导作用。景观生态学中面向应用的景观生态规划这一领域,不仅在前期的背景分析基础上有利于优先划分出诸如“环境敏感区”之类的限制建设区域,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原有自然景观的干扰,而且在后期具体设计的把控上,斑块、廊道等景观生态规划方面的考量也有助于保证最终设计效果达到相对完善的地步。
上海景观方案设计培训
本文来源:网络。整理:景观方案设计培训学校。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号:feifanxueyuan】(版权声明:推送文章和图片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确实无法确认。部分文章和图片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烦请原作者联系小编更正,谢谢。)
相关文章:
上海虹口景观设计培训中心上海非凡教育怎么样
上海景观方案设计培训学校带你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的景观生态学视角
上海景观方案培训学校浅析园林景观水体设计的功能和特征
免费试听热门课程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非凡学院公众号